渊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模式,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1、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课程改革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课程间的整合、知识面的跨度,都给原有的“专业”带来挑战。越来越多的课程需要具有综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重视继续再教育,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胜任新时期教学工作。
2、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摈弃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思想,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的,因材施教,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重视锻炼学生的动脑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3、平等参与、同帮互助的新课堂,要求师生的角色要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育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天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规律,掌握学生心理生理特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指导学生去探究,鼓励学生去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扫除心理困惑。学习阶段,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理与指导往往会使其困惑无法安心学习。因此,教师要想使教与学和谐,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做他们的“知心大哥大姐”,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中设法激发学生兴趣,上课生动、有趣应该是每位教师追求的境界,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另外,一位成功的教师应该具备评价学生的艺术性,“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果能及时地给予学生激励与鼓励, 少些批评指责,这不仅可以给学生无穷的精神动力,还可以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
(3)转变教学观念,大力进行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由教师的课堂转变成学生的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三、促成“人人爱教研,个个讲科研”的氛围,用教研科研来提高教师课堂效率。
采取自我反思、教师互助,专家引领等措施,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努力形成“终身学习,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风貌。通过课题研究,强化教师业务学习,开展教育教学理论讲座,组织教学沙龙活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认真组织校内帮带活动,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使教师“一年合格,三年成熟,六年骨干”;鼓励教师勇挑重担,建设一支“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教师队伍。
四、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学科发展重点,
大力加快专业发展步伐,打造品牌特色专业。
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自2004年开始招生至今,16年的探索历程中,专业历经电脑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网页设计—虚拟现实方向,初步形成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实现在智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完善的教学体系,打造具有东方艺术人文价值和科学技术创新国际视野的现代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研究基地。为了这一目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如何开展?该专业旨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针对当前“互联网+”时代新型设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如何发挥我们的艺术优势,融合新时代的数字媒体技术,嫁接和服务于智能界面、数字影像、商业传播等专业领域,形成具有特色的多层次教学体系的一门新实践型专业。新的人培体系中我们有通识课程、专业实践、项目制等教学模式,实现认知、实验、预演的教学体系,基础课程分为人文基础、造型基础、数字基础三大类,人文基础强调设计人文、设计思考和设计批判,偏重社会体验及语义思维的训练,造型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形式表现能力,是基本功;数字基础培养学生技术自习能力和编程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会加入一些智能硬件课程,这样的培养思路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里做各种跨领域创新和思辨,也有利于艺术生和工科生的碰撞。最后是项目制教学,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去选择。
我们认为数字媒体艺术培养的是复合型的设计人才,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移动终端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生懂得如何进行交互尤为重要,有人机之间的交互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以上是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专业和教师个人两个方面提出的一些粗浅看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协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教育质量一定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