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willhill官方网站工艺美术专业师生赴江夏湖泗窑遗址开展实践教学考察调查.此次考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分析宋代瓷器标本以此加强学生对传统陶瓷器物造型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拉坯成型技艺.同时将本专业教师韩俊老师的校级课题“基于江夏湖泗窑文化复兴视角下梁子湖沿岸窑址村落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中的相关研究问题带入此次考察中,锻炼学生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研兴趣.也为工艺美术教研室教师开展关于“湖北古窑复烧”这一科研主题做前期调研. 本次窑址考察选在“上浮山湾”和“下浮山湾”两处.这两处窑址区的考察主要围绕窑址位置测量、堆积层状态、窑具结构、器物特征。
工艺美术教研室主任张兴老师、袁玉冰老师和韩俊老师分别为学生讲解湖泗窑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湖泗窑窑址群的年代从晚唐五代一直延续到元明时期,以宋代为主。湖泗窑产品有青白釉瓷器和青釉瓷器两种,瓷器的种类均为壶、罐、碗、盘、碟等日常生活用器,造型规整匀称,胎以灰白色为主,釉面匀净晶莹,有的器物的内外壁还刻划菊瓣、莲瓣、团花等花纹。梁子湖宋代大型瓷窑址群的发现,揭示了湖北地区1000多年前陶瓷的历史篇章,以客观的事实填补了湖北陶瓷考古的空白,充实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的内涵。并为陶瓷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测量古窑堆积层相关数据
在方修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在古窑址堆积层上考察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多点测量该地堆积层空间分布范围,以此初步推断古窑的空间走向,并对堆积层中物品的类型做了相应的区分.学生协同教师积极参与数据的测量和记录,提高了考察工作效率.
匣钵的结构分析
在窑址区中窑具考察中,熟悉烧窑的韩俊老师就烧窑的重要器具——匣钵,在现场对学生进行专题讲解学生由此了解到匣钵在烧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现场采集到的匣钵实物进行结构分析,印证了该处古窑在过去以“仰烧法”为主要烧制方式.教师还对采集到的匣钵上粘结有瓷片的成因进行分析,学生由此对古窑烧制过程有了进一步了解.
器物造型分析
在考察过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寻找古瓷片,整个采集过程历经2小时,仍然意犹未尽.教师将每位学生采集的瓷片逐一向同学们讲解并告诉大家:宋代湖泗窑青白瓷残片和匣钵碎片、又有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残片、陶器碎片,当然也有一些“现代品”.
韩俊老师还从陶艺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瓷片断面结构,讲授宋代人拉坯成型的技术特点,并指出大家在陶艺拉坯实践课程中需要借鉴宋代工匠的一些具体处理方法.另外,他还有针对性地从学生手中选出一些瓷片,教大家从中寻找规律,推断该瓷片完整器物样式。同学们对湖泗窑青白瓷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初步掌握了鉴别宋代湖泗窑青白瓷的具体方法.
村中年久失修的古民居
窑址区考察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窑址旁边的村落,考察村口的明清民居,通过考察发现该村有多处清代民居,大都无人居住,且年久失修,部分墙体结构已经坍塌.师生就此以古窑址与古民居保护为议题展开讨论,同时积极思考适合当地旅游开发的具体策略.师生之间畅所欲言,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开发措施.
整个考察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希望以后能多多组织这样的考察活动.为工艺美术专业学科建设及科研成果转化做出探索.同时也得出启示:今后教师个人或团对的科研活动应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学生参与不是纸面上的走过场,而是学生要在教师带领下一起去“行”,投身到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项目中去锻炼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