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willhill官方网站 斯序波
就业工作是社会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个人前程、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也是社会各界老生常谈的话题。放眼当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已取得显著成效,全国上下复工复产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与以往相较而言,今年度就业工作形势严峻。据教育部官方数据,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与之对应的社会就业岗位因受疫情影响不增反降,很多中小企业迫不得已减岗减员降低企业生存成本,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供需失衡矛盾失衡。故而,助力尽快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眼下最急迫的任务之一。
一、就高校辅导员而言,应积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意识教育
作为高校辅导员,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及早进行,植根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整个大学四年中,大学生入学教育授课时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成立职业生涯规划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使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四年大学生涯中入脑入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密切联系以往校友与大学毕业生的“薪火相传”,搭建校友与学生在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求职方面的桥梁,以校友情、朋辈关系为纽带帮助大学毕业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的转化。
二、从家庭角度出发,家长应加强对子女就业工作的指导
从家庭角度来讲,家长是子女的首任老师。家长对子女树立科学正确择业观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应加强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配合国家、学校以及学生,帮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一方面,家长应该尽早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积极就业观,并结合家庭状况对学生进行建议和指导。另一方面,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就业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改变自身就业传统观念,打破所谓“铁饭碗”的传统思想,不将自身就业意愿强加到毕业生身上,了解国家形势与政策,给以毕业生科学指导。
三、大学生个人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全新择业观和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要摆正心态,树立全新择业观和就业观。首先,大学生毕业生应有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面对择业失败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其次,要正确认知自己,全方面衡量个人的能力、素质、特长、兴趣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择业观和择业期望值,摆正个人的择业心态,提升个人求职过程中的各项能力。大学生除了重视自身“硬件能力”的提高外,还应该兼顾自身的“软实力”的提升,如保持良好就业心态圈。最后,树立多元化的择业观,切实转变就业思想观念,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的当下,可以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今后更好的就业提供保障。
四、充分发挥高校专任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专任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践行者,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才能确保高校教师的个人利益,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过程。
一方面,高校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及末来前景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为学生制定更加专业的就业方案,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这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既是大学生就业的“领路人”,同时也是社会人才培养的中流砒柱。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还可以利用人脉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促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满足岗位需要。当然,这种人脉优势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便利条件,也能拓展高等院校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高等院校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就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培养人才,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切实需要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这是新时代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从全员、过程和方位等层面继续考虑。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大学生是就业群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必须重视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做好全员联动;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以及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为国家发展输送人才,既发挥人才潜能和优势,也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